留厚重历史 促街区新生
福州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
福州日报记者 林奕婷
鼓山之麓,闽江之滨,魁岐码头旁数座兼具中西之美的近代建筑是福建协和大学旧址,这些建筑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让福州城的教育史重新活跃在人们眼前;闽侯徐家村至今保留着传统的空间结构,未来将以“山水与文化共生、乡愁与活力并重”的特色成为传统村落新生的探索范例。
协和大学旧址和闽侯徐家村是正在打造中的2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市资源规划局会同市名城委、市文物局等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挖掘福州的文化底蕴,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落实温暖榕城专项行动,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我们已在全市各区县选出17片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较为集中的区域,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这些街区一般位于县(市)区的核心区域,具有一定活力并且能够代表老城风貌特色。”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已在2020年1月集中亮相。在此基础上,在2020年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再拓展再提升,并组织街区特色展,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街区建设历程影片播放等充分展示街区建设工作成效。
保留旧有风情
以历史印记展现榕城魅力
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让福州人回望福州历史。
在仓山梁厝,有始建于唐代的龙瑞寺古刹;在马尾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遥想晚清志士救国图存的努力;在烟台山,可以知晓近代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繁华……
每一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都是福州城市发展的不同立面。因此,要保存好历史建筑和空间形态,还要彰显各街区的特色风情,成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的关键。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
“以贴合原有建筑风貌、格局的原则出发,提前做好改造规划,通过小而美的改造,避免了老街区的大拆大建,也保留了原有风情。”上述负责人介绍。例如,永泰县登高山街区采用了永泰独特的建筑工艺和材料来修复原有的建筑风貌,以修旧如旧的手法让传统建筑在不失历史厚重感的前提下焕发新生。
微改造但有大深度。充分的文史资料挖掘和整理为微改造提供依据,还衍生出书目等产品,进一步拓展了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连江县就组织对魁龙坊的建筑历史、民居规格、传奇故事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查阅县志、族谱等相关文献,编订《连江·魁龙坊》,图文并茂地展现连江先辈的生活场景,诠释历史文化内涵。
微改造但有大力度。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微改造的重要支撑。据了解,福州市已连续4年开展古建筑木工、泥塑工、石工等多个工种修缮技艺工匠培训班,各县(市)区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培养街区工匠,同时把熟悉传统工艺的老匠人也纳入到工作队伍当中,以老带新。其中,永泰县聘请了历史文化街区内原住文人、手工艺匠人参与街区古建筑的修缮改造,并邀请省市文物专家作为街区改造设计和施工的顾问。
接续当代生活
以街区新生带动生活品质提升
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不仅为了“继往”,更是为了“开来”,源源不断地给福州城市的发展注入动力。
“闽清县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还配合了地下管网埋设、管网穿线等工作,完善了老城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闽清县相关负责人说。
类似的情况存在于各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工作当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往往会结合街区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步进行。以此为契机,通过文化景观挖掘、生态景观打造,协同基础设施的完善共同促进城市的品质提升。
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与当代生活的相融还体现在商业价值上。
随着元旦前夕15个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的开街,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还被赋予了夜色经济新地标的身份,连江县魁龙坊、闽清县梅城印记两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夜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夜景、夜宴、夜演、夜娱、夜购、夜宿等元素丰富了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夜生活,传统韵味与现代都市的魅力在这里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