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他留下的绝笔信成了“20世纪最美情书”
1900年的一天,福州市三坊七巷口走出一对父子,他们去参加科举的第一关——童生考试。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在考卷上奋笔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便扬长而去了。
这个男孩便是日后写下《禀父书》和《与妻书》的林觉民。
一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14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她自小读书,能诗善文。虽然成婚有些不情愿,可林觉民慢慢被陈意映的才华吸引,婚后俩人的洞房小屋,陈意映取名为双栖楼。婚后一年,陈意映诞下一子,取名依新。
林觉民与陈意映
1907年,林觉民登上东渡日本的客轮。尽管囊中羞涩,父亲林孝颖还是让林觉民去日本留学。这也成为了林觉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启程。
樱花烂漫的异国,此时正聚集着一大群忧国忧民的血性男儿。在这些人里,最坚定的革命者,就是孙中山。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一座民宅的二层,中国同盟会成立。
中国革命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
林觉民来到日本后不久,他便加入中国同盟会。林觉民奔走在日本,对国人呼吁:“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应仗剑而起。”
演讲之余,林觉民还写下了《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一篇篇檄文如匕首,在他的笔下锋利出鞘。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林觉民却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加入同盟会,一场运动开始在孙中山的心中酝酿。
此时的中国,清政府除了要向西方国家支付巨额赔款,还要维护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加紧扩军,疯狂的掠夺和搜刮,百姓早已无法生存。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定从革命党人中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举行起义,地点就设在广州。
二
1911年4月的一个深夜,几声低沉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林孝颖。他赶忙开门,一位身穿诘襟制服、头戴学生制帽的青年人,出现在他面前。这人正是四年前赴日留学的爱子林觉民。
林觉民回到家中,父亲的惊诧与妻子的惊喜,在同一刻向他袭来。学校放樱花假的说辞,也让林孝颖将信将疑。
林觉民·冰心故居
那些天,林觉民天不亮就离开家,待深夜陈意映熟睡后才喝得大醉回家,心里的苦楚,他都想讲给妻子,可林觉民并没有开口,自己要做的事只会让陈意映担惊受怕。
这座偏僻小岛上的寺院,见证了一百多年前那不为人知的悲壮一幕。那些日子林觉民经常来到这里。为了选拔敢死队员,数百人秘密聚集于此。
“选锋队”成立了,新的问题又来了,起义需要武器弹药,可经费不足,林觉民就召集人马自制炸药。林觉民先把做好的炸药装进小罐子,为了掩人耳目,再将小罐子放进提盒里运输。按照计划,做好的炸药先运至香港,再送进广州城,林觉民亲自护送。
前几次放假回家,林觉民都会抱着孩子,教陈意映日语。而这一次他却不愿见父亲、妻子、孩子,他怕分别时的难离难舍,他怕自己丢掉誓死的决心。细心的陈意映觉察出林觉民的异样,恳请林觉民,如若远行就将自己带上,无论生死,都愿相随。此时陈意映已有八个月身孕,林觉民又怎能将她带在身旁。
林觉民(右二)全家照
1911年4月9日,林觉民带领二十几名“选锋”队员从马尾登船前往香港。1911年4月24日深夜,林觉民独自坐在书桌前,明天就要带领“选锋”队员进广州了。国家存亡的忧愁与故乡亲人的思念裹挟着冲击着他的心,此刻林觉民再也抑制不住他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他拿起笔,把自己最后想要对妻子说的话,写进了这封《与妻书》。
与妻书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转白话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三
林觉民对这纷扰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眷恋,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他想见一见,那还未出生的孩子。然而在国家存亡之时,林觉民只是擦干眼角的泪水,直面这未知的战斗。
故居内林觉民与陈意映铜像
4月25日,林觉民带领“选锋队”,潜入广州城。可一进广州,他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清政府突然增兵广州,下令全城戒严。
原来,在起义军里出了奸细,起义的所有细节,两广总督张鸣岐都了如指掌。他甚至了解到起义领袖黄兴就藏匿于小东营5号。城外的起义部队不能进城,原定的十路起义军也不能到位。更急迫的是,购买的军火也没能运进广州城,很多人纷纷提议取消起义。
用自己的生命,唤醒国人,林觉民视死如归的态度,让黄兴坚定了起义的决心,他把起义时间定在了两天后的4月27日。
1911年4月27日,下午5点30分,黄花岗起义打响。120多名青年,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直扑两广总督署。可这里早已人去楼空,战斗刚一打响两广总督张鸣岐就从后门逃走了。“选锋队”在追击中遇到了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清军,展开巷战。黄兴右手受伤,断了两指,林觉民腰部中弹,鲜血泉涌,他强忍伤痛继续战斗,直至力尽被俘。经过一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宣告失败。
1911年5月3日,林觉民和七十几名被捕的起义军,在广州的天字码头被清政府杀害,张鸣岐命令将起义军的尸体抛进珠江。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
《黄花岗福建十杰纪实》,天啸生著,1912年5月在日本东京再版。这是最早全面宣传黄花岗烈士事迹的书籍之一,现珍藏于福建省档案馆。
在一本名为《黄花岗福建十杰》的书中,当时在现场的郑烈回忆了林觉民的慷慨陈词。“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这次起义中,80多名“选锋”队员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最终,只有72具烈士遗骸被人收集起来,合葬于广州北郊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孙中山得知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悲叹道,“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2日,武汉三镇光复。短短四个多月,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
四
林觉民在广州被杀时,他的岳父托人连夜赶到福州报信,让女儿陈意映火速逃离。
林觉民的死讯传来,陈意映拖着8个月的身孕,带着一家大小匆忙搬到了福州大光里早题巷一个破旧的房子里。
但是陈意映并不愿意相信,她在心里盼望着那只是一个传言,她夜夜难眠,期盼着有一天,房门被敲响,林觉民突然出现在门外。
一天夜里,外面的门果然被敲响。
林觉民的家人扑过去开门,门外却空空如也,视线落在地上,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包裹。不知是谁,打听到了他们的住处,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一个小小的包裹送到这里。
陈意映把包裹打开来一看,顿时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包裹里,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我在九泉之下,遥遥听见你的哭声,一定会以哭声来应你……
陈意映的心碎了,那是“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她想要自杀,公婆不得不跪下来求她。为了给她凄苦的心一点慰藉,林家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喊过来,跪在陈意映的面前,喊她“妈妈”,这个女儿叫林暖苏,温婉可人,一声“妈妈”,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5月19日,林觉民死后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生下了遗腹子林仲新。
两年后,陈意映抑郁而亡,追随夫君而去。
五
一百多年过去了,今人仍为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动容。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时,由金舸执导,王柏杰、蒋梦婕、李雪健等主演的电影《百年情书》上映。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福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演出了原创民族歌剧《与妻书》。
歌曲《觉(遥寄林觉民)》模拟陈意映语气给林觉民《与妻书》写了一封回信,从一个女人的视角呈现生离死别的心境,听来让人百感交集、肝肠寸断。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这样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能永恒……唱尽了陈意映对林觉民哀怨却又执迷的爱恋。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道不尽的牵挂与爱意,化作一曲曲动人的歌,萦绕心间。
有些刹那,即是永恒。林觉民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的青春里。不负天下,只负一人,抱着“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他抛妻别子、勇敢赴死、为国捐躯,血与泪,爱与痛,爱情亲情与民族大义凝结成这封“20世纪最美情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百年来,为了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革命先驱和英雄烈士们:这盛世,如您所愿!(来源:福建纪检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