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佩戴耳机,获得更佳收听体验
在上下杭的正门牌坊旁边,三捷河古河道上有一座斑驳古桥——这便是三通桥。它在这里,见证着上下杭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
三通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石桥为大石砌成拱形,两墩三孔,造型很古朴,样子沉稳结实。桥梁石板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题刻。
有趣的是,三通桥并非指桥通三方。所谓“三通”,是指城内的三条小河通过此桥,东通小桥(达道河),西通三保(三捷河),南通新桥仔(新桥仔河)。
三通桥原本位于中亭街以西小河上。自古周围居民饮用水都靠桥下河水。
涨潮时,三条小河的潮水汇聚到桥前,在三通桥北侧圣君殿(即张真君祖殿)前形成“河水两头涨”的汇潮独特景观。这也是福州谚语“圣君殿水两头涨,涌出黄金滚滚来”的由来,迎合了商人“财源滚滚”的吉利口彩。
郊边货船竞渡从这水道入城,三通桥一带是繁忙的交通要道。桥上人影绰动,栏作椅来阶作床。
以前,桥头常有老艺人搭台讲福州评话。真可谓是:桥头搭台讲书场,桥上听书人如山。说到刀光剑影时,唯有桥下水潺潺。
2000年,中亭街改建,新桥仔河成为涵洞管道,汇潮景观已不再现。同时,三通桥在中亭街改建施工时部分被毁。后又由于中亭街新建筑物紧贴桥边,新桥仔河道已变箱涵,三通桥成为旱桥。
2004年底,三通桥进行修复重建,保持原状向南扭转、移位,与移建的陈文龙尚书庙毗邻呼应。而迁建后的三通桥作为上下杭的“门面担当”,也成为“网红”打卡点。
桥身历经风雨沧桑,苔痕漶漫;桥下是静静流淌着的三捷河,河上有福船娓娓穿过。
如今,随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重建,三通桥也带着过去的历史,继续讲述着迈向未来的故事。
这一次,我们在三通桥,厝里有故事,期待下一次,继续在福州的街头巷尾中相遇。
❖本期内容部分素材源自巴晓光《别处远方》
❖ 摄影:林鸿杰
❖ 后期:林羽晗
❖ 设计:马沄钦
❖ 编辑:王婧
❖ 监制:刘梦霆 申哲
❖ 节目总监:刘必泳
❖ 总策划: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