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庄,1906年出生于台江区上杭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台江双杭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福州早期工农运动领导者之一,1927年被害于福州鸡角弄刑场。
(资料图)
1920年,朱铭庄毕业于福建公立商业学校。学生时代,他受“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对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胸有愤慨之情,怀抱救国之志。
1921年,朱铭庄投奔在南洋吉隆坡英办铁路工程队任技术员的哥哥朱心庄。经人介绍,就任甲洞开明学校教员。任教期间,常在课余与同事谈论、探讨共产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并向哥哥和周围的人宣传革命思想。
1923年,英殖民政府实行奴化华侨教育的注册条例。朱铭庄联络一批进步青年,召开会议公开表示反对;并投书《益群日报》,诉诸群众,扩大影响,因而触犯英殖民当局,朱铭庄被当地华民政务司吊销教员执照并限期离境。同年10月,朱铭庄动员哥哥一起回到中国。
朱铭庄回国后,在福州水部私立职工小学任教。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思想使他和同校的教务长郑尚衡、进步教师林梧凤成为亲密的朋友,他们积极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使职工小学成为福州进步青年聚会活动的重要地点。
1925年1月,福州部分青年自发组织福建青年社,在职工小学召开成立大会,社址也设在校内。
1925年7月19日,共青团福州支部吸收朱铭庄等人为团员,并成立职工小学团支部,由朱铭庄等人负责农村的宣传工作,联系各乡的农会组织。
1926年4月,中共福州地委成立不久,朱铭庄即转为中共党员。
他在学校内开办夜校,不但自己讲课,还请翁良毓等团骨干担任夜校义务教员,向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剖析时事政治,鼓励青年参加革命。
在朱铭庄等人的指导下,福建青年社迅速成为中共党团用以团结广大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据点。
同年12月,北伐军进占榕城,中共福州地委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安排一批党团员加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及所属各委员会工作。朱铭庄身兼两职,担任农民运动委员会调查部和讲演部委员。
为了贯彻党的指示要求,朱铭庄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呼号呐喊,不遗余力,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1月,朱铭庄在《福建新农民》周刊的创刊号上撰文《唤起农民来!》
文章指出:
“中国的革命,甘是为民众解放而革命,就不啻于为农民而革命,但是这个革命,必须把三万万的农民唤起来参加,才会得到最后的成功。”
他还写道:
“现在的革命,也是脱离农民不得的,惟有去唤起他们来合作。第一,党应把他们组织起来;第二,要使农民在组织之下拥护着去贯彻革命。”
朱铭庄利用其公开身份的便利,与中共福州地委组织部长、国民党福州市党部农民部负责人陈兴钟(又名陈应中)一起具体负责党的农运工作。
1927年1月,朱铭庄、林梧凤等人先后赴城郊各乡,深入调查当地农民群众的情况,筹组各乡的农民协会,宣传、动员城郊各乡的农民参加革命斗争。在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和他们的积极努力下,东、西、南、北门外四乡的农民协会相继建立,闽侯县农民协会也在朱铭庄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来。这时,福州地区由我党领导的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发展到5000余人,成为福州地区工农革命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年初,北伐军即将继续北上,军中一些右派分子不顾农民利益,在城郊各乡公然拉夫,引起农民强烈不满。朱铭庄和陈兴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农民协会的数百名会员直趋北伐军东路总指挥部请愿。在他们的据理力争下,总指挥部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不再强制拉夫。这次斗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朱铭庄在农民中的威望也更高了。
同年1月,“仁慈堂”事件爆发(即帝国主义掩盖教会育婴堂幼儿大量被虐死亡的事实),朱铭庄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农民运动委员会调查部委员的身份,同检察官和警察前往南门斗中街和北门马鞍山“万童坑”调查,收集证据,揭露事实真相。接着,我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反帝宣传,福州人民迅速兴起反帝斗争,影响波及省内外,给帝国主义以极大打击。
朱铭庄的行为,引起国民党右派的不满。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摧残工农革命运动的“四·三”反革命政变,朱铭庄被捕入狱。
1927年4月28日凌晨,朱铭庄、郑尚衡、林梧凤等7人被害于福州鸡角弄刑场,成为福州革命史上首批献身的共产党员。
(摄影:叶 诚 参考资料:《福州双杭志》《台江革命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