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福州丨一方烛台,见证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建议佩戴耳机,获得更佳收听体验
在福州市马尾区潮江楼廉政教育基地的玻璃展柜内,展陈着一方特殊的铜制手工烛台。
潮江楼廉政教育基地展陈的铜制手工烛台
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老物件,背后却隐藏着革命先烈执着奋斗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这座手工烛台的作者是一位对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斗争和纪检监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福州籍烈士——王荷波。
1882年,王荷波出生于福建福州。从小家境清寒,王荷波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十九岁那年他背井离乡,流落到海参崴、哈尔滨、南京等地当苦工。在半生的苦难漂泊中,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贫困和痛苦。
王荷波四兄弟:前排左起王凯、王介山,后排左起王荷波、王代华
1916年夏日的一天,子夜时分,南京浦镇机厂的工人们都进入了梦乡。
“大家仔细核对一下这个月的账目,看看有哪些遗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商量要怎样做才更好。”
浦镇机厂工人
这天,天色已晚,结束了夜校学习的工会会长王荷波不辞辛劳,召集工会有关代表讨论会费开支情况。在工会办公地,他将蜡烛点亮,插在了随身携带的烛台上。这个烛台,是王荷波在工余间隙,利用浦镇机厂的边角废料亲手打磨制造。
夜幕深浓,一灯如豆。然而,微弱的烛光将王荷波和大伙儿认真工作的身影映照得那么清晰。
进步刊物《劳动界》《劳动音》《新青年》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王荷波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思潮,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选择了投身工人运动。
为了让自己跟上时代潮流,他白天干活,晚上组织工人运动,回到家里已很晚,还在烛光下努力读书看报。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斗争才能求得解放!
当年工人学习结束后离开夜校的画照
丝丝烛光,也架起了王荷波和工人之间的“连心桥”。
1921年,浦镇机厂正式成立中华工会。王荷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宣传工人运动理论,启发和引导工人们走向觉醒,起来反抗。
1923年2月6日夜,在烛光下,王荷波组织召开了党(团)组织秘密会议,会上决定发动“两浦”工人再次举行大罢工,有力声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话剧《王荷波》中,还原工人罢工运动的场景
由于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高超的领导能力以及既往的革命资历,王荷波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王荷波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合影
王荷波的革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无论在哪里,他都是尽心尽力为工人办实事、谋福利。也正是由于王荷波在各地频频组织工人运动,反动军阀视其为麻烦人物。
王荷波同志参加三一八请愿大会(资料图)
1927年10月,王荷波组织发动玉田农民暴动。这也导致了敌人的疯狂反扑,王荷波不幸被捕。
面对酷刑,王荷波不讲真实姓名,也不承认是共产党员。直至被叛徒指认后,他也始终没有暴露党的组织和机关地址。11月11日夜,王荷波被敌人在北京安定门外箭楼西边残忍杀害。
王荷波烈士就义油画,位于潮江楼廉政教育基地内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临难前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专门发表悼念文章,称其为“中国革命的工人领袖之模范”。
《品重柱石》油画,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潮江楼廉政教育基地
熠熠烛光,点燃希望;莹莹之火,亦可燎原!透过烛台,我们仿佛又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王荷波的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那些在革命征途上留下的红色印记都是我们前行路上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王荷波烈士铜像,位于潮江楼廉政教育基地内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里是听福州,欢迎您下一期,继续和我们一起在福州追寻红色印记。
❖ 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福建纪检监察、学习强国、解放日报等
❖ 后期:林羽晗
❖ 设计:马沄钦
❖ 编辑:王婧
❖ 监制:刘梦霆 申哲
❖ 节目总监:刘必泳
❖ 总策划: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