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白眉村:打造党建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过去在国外务工,挣钱多少不说,哪哪都不习惯,现在在村里开土菜馆,一年也有十多万,还不用离开家。”对于这样的生活,2020年初从美国返乡、在侨乡土菜馆当帮厨的王承炎过去想都不敢想。
都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如何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如今的马尾白眉村,正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01、以党建促发展 让产业旺起来
近年来,白眉村汇聚乡村振兴党建力量,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的“乘法效应”,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白眉村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如何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是近年来村党委不断探索实践的。
2020年起,白眉村确定了发展路线,通过村校合作、村企合作、村+企业+村民、合作社+村民4种形式,逐步形成“白眉村网红直播实训孵化基地”“白眉村侨批文创基地”“白眉国际垂钓中心”等具有地方特色、集农业观光与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生态乡村,打造白眉特色旅游村。
白眉村村庄西侧占地面积40亩的国际垂钓中心,原是一片抛荒水田,社会资本投入近600万元,发展垂钓娱乐项目,平常每天吸引数十名垂钓爱好者,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更为火爆。
白眉村在打好“生态牌”的同时全力打好“侨牌”,建成了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白眉侨批博物馆。社会资本投入1200万元,利用老旧空置房屋打造侨批网红文创基地一期,建设侨批文化博物馆、网红直播实训孵化基地、餐饮等,不仅带动文旅、网红直播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白眉脐橙、蜂蜜、笋干等土特产销售,周末和节假日期间甚至需要提前预定才能“签到”。
依托国际垂钓中心和侨批网红文创基地,白眉村里搭建了经济合作社平台,实行“合作社+村民”模式,带领村民集体致富。即合作社与村民(民宿主)签订民宿委托运营协议,将村民自家房子委托合作社统一运营,采用“四统一、三差异”的模式、“三七原则”进行合作分成。
合作社刚刚成立的时候,没有村民与之合作,如何推动?离不开党建引领。白眉村党支部书记郑梦珍率先和合作社签订了老宅的租赁合同,并动员村支委的一名党员,也一起签订了合同。与此同时,党员们利用村民晚间在外乘凉时间走村入户,与大伙沟通聊天,了解群众的顾虑和实际需求。现在,村里共有9栋民宿55间套房,其中5栋是村民用空置房屋改造的。
02、以党建促治理 让农村兴起来
说起细小琐碎的村务治理,是村两委的“每日必修”,但这并非易事。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白眉村曾经遇到了“老大难”。根据规划,村民们在自家搭建的铁皮棚需要全部拆除,可在白眉村,这样的铁皮棚并不少见。
为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郑梦珍带着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动员,但部分村民就是不为所动。“为什么要拆我们的棚?”“拆了我们的棚,干部们是不是能捞‘好处’?”“凭什么要先拆我们家的?”……诸如此类的声音并不少。
“那就从我们家开始拆吧!”白眉村的党员们纷纷主动响应,带头拆除自家铁皮棚。干部们不仅毫无怨言,还一边拆一边鼓励其他村民像自己一样,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建设。原本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们从行动中看到了干部们的决心,也不好再说什么。很快,铁皮棚拆除了,村里的村容村貌更整洁了。
在基层工作,党员干部不仅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要在弘扬公序良俗,遏制社会不良风气,发展乡风文明中做出榜样。
走到村口,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矗立眼前,这座牌坊不仅壮美,还有着一个感人的孝道故事。牌坊是由当地一户邱姓人家捐资兴建的,村民邱某颐育有四子一女,生前依照当地俗例立遗嘱分配财产,将身后财产均分六份,其中长子、长孙及其他子女各得一份。邱某颐去世后,长孙的份额,长子一家坚决礼让,而其他的兄弟姊妹则坚持要求长孙按父母生前意愿领受属于他的那份遗产。最终长孙实在拗不过亲戚们的厚意,最终答应接受,但他并没有独享这份财产,而是欣然捐出,与其父共同出资,为家乡兴建了这座石牌坊。邱家的事迹虽不算大,但是管中窥豹,可见白眉村温良恭俭、孝义立家之风盛行。
“自从我们村发展了产业,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白眉村委会主任刘必成谈到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白眉村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形成群众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党组织走的良好局面,推动产业模式之变、环境之变、民风之变,从而使打造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新格局。
(记者 郑婷 陈晓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