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访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强调,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者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
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诉求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提升,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善用法治手段、法治思维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仅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应有之义。
结合自身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我认为要更好实现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首先应注重引导群众合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要在工作中对一些错误观念进行纠偏。其次,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第三,应积极整合居委会、物业、保安等各种基层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动调处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消弭在诉前。(记者 倪弋 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
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在多年的普法宣讲活动中,我感到,通过新旧对比、以案释法等方式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大家容易理解的语言,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建议尽快健全普法责任制,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出台法律规定的解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格局。(记者 徐隽 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但同时网络上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绝。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应该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是完善网络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应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的规范引导,从技术上规范网络空间的有序运行。二是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加快完善培育公民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引导公民理性上网,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是切实推动网络法律制度有效实施。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记者 金歆 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7日 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