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科研机构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激情展望“十四五”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区块链、石墨烯、高效储能、定位导航……近年来,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项目在我省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福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如何提高?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表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加强应用技术攻关的同时,更加重视具有前沿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努力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是坚定的科技自信。无论是科技工作者或科学家,都要秉持科学家精神,要敢为天下先,这也是创新。”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副所长林文雄表示,海西研究院(福建物构所)这些年没有盲从,在变革性技术方面,解决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为后面的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供原创性的奇思妙想。
新发展理念要落到实处,亟待科技自主创新加大供给。“十三五”期间,海西研究院取得多项源头创新成果,结构化学、光电晶体材料、催化化学等优势学科继续引领国际学科发展,并加快成果转化。2016年至2019年,该院在福建新增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百余项,为企业带来新增销售收入54.7亿元,新增利税8.2亿元。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大力开展原创前沿科学研究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加快产出一批“硬科技”产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移动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物流环节,但受限于人机协作和交互能力不足等,在小批量、多批次等仓储和物流转运等环节还需要工人的低效率重复劳动。由该研究所戴厚德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物流搬运机器人,实现了基于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和射频模块等多种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柔性行人跟随,突破了高精度运用导航与人机共融环境下的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该机器人用于物流的分拣与运转,可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项目获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特等奖。
“项目的相关技术已应用到宁德时代、精准机械、晋工机械等企业,将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纺织鞋服、机械装备、石化等福建省优势产业。”戴厚德说。
今年以来,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创新,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副所长汪凤翔说:“面向泉州市纺织、鞋服、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提升,我们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产业,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推动工程产业化和产学研合作,已实施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6项。”
以推进5G应用融合创新为例,该所将自主研发的AGV智能调度系统结合5G通信技术,联合柒牌时装科技公司、泉州移动公司,运用AGV智能运输系统,帮助企业实现裁剪、缝制、制衣、仓储等各个服装生产环节的无缝衔接,预计可降低企业相关生产物料成本20%。
“今年我们新增引进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院校的优秀人才,目前累计组织创新团队18个。”汪凤翔介绍,该所累计服务企业200多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超300个,已累计获批12个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
目前,以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为依托,融合城市环境研究所,联合13家中科院研究所和高校建设的海西创新研究院刚通过专家组现场评估;由福州市政府牵头、物构所为主要依托单位、洪茂椿院士担任主任的首批省创新实验室之一——闽都创新实验室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中。
林文雄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西研究院将坚持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加强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定位,瞄准国家现实需要,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是我省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国字号研究机构在闽落地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目前,有国(境)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中央企业、跨国公司等21家重大研发机构来闽落地建设,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光电一体化等领域,瞄准的都是科技发展的前沿与热点。
坚持自主创新,为“十四五”打好科技之基。省科技厅副厅长林岿然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将围绕科技自强自立的战略目标,高质量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聚力加强科技重大攻关,加速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记者 李珂 见习记者 朱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