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
福州市“十三五”扎实推进卫生养老教育民生工程
福州日报记者 叶欣童 林文婧
“十三五”时期,福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个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凝结成了老百姓心中满满幸福感、获得感。
“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说的正是如今福州市民的就医体验。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得益于“十三五”期间福州大力推进健康福州建设,纵深推进医改,以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为原则,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近年来,《“健康福州2030”行动规划》《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案》等相继出台补弱项,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8.37岁提高到2019年的79.24岁,千人均床位数从4.68张提高到5.21张,千人均注册医师数(助理医师)从2.59人提高到3.21人,千人均注册护士从2.96人提高到3.66人。
在此基础上,福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开展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双提升”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提高至65元/人/年,2017年度、2019年度福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省级绩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建立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市级医学中心10个。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发展备受群众关注。目前,全市养老领域服务群体从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的补缺型服务,向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普惠型服务转变,养老床位总数达48099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8张床位。
养老服务体系从单一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化发展转变,居家社区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覆盖率实现100%,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0%;服务内容从基本生活照料向满足养、医、教、康、娱等全过程多样化需求转变,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6%;服务主体从政府举办为主向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竞相发展转变,民营养老机构占比90%。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过去的5年,福州市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举全社会之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优质发展。
据统计,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从2016年153.08亿元增加到2019年171.73亿元,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2016年以来,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6所、改扩建中小学256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41万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4.55万个;学前普惠性学额覆盖率从2016年的42.67%提升至2019年的85.39%,公办学额覆盖率达52.54%。
同时,福州稳步推动招生改革,扩大公办园招生改革试点,用于公开派位的公办学额数从2016年的1.45万个提升到2019年的2.37万个,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今年开始100%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