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亮点纷呈
来自太平洋深海的大目金枪鱼很吸睛。
▲专业厨师展示大目金枪鱼酒红色的鱼肉。
生活在大海深处的大目金枪鱼,从千里迢迢的太平洋直接“游”到市民家门口;厦门大学培育出的“鲍王”,不仅填补了国内大规格精品鲍鱼的市场空白,更抢占全国乃至全球鲍鱼市场的话语权……今年以来,我市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亮点纷呈。
深耕蓝色海洋,我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渔业养殖方式,引进种苗培育、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水产品贸易、远洋捕捞、休闲渔业等现代渔业,全力助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项目资金带动 延伸渔业产业链条
大目金枪鱼生活在太平洋深海,是国际上知名的高端水产之一。每年有数百万吨的金枪鱼从全球低纬度的海区,走入各大高级餐厅或家庭中去。现在,厦门市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的元初超市就能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来自太平洋的顶级美味。
今年8月,拥有大型远洋捕捞能力的联成远洋渔业集团,与厦门本地的知名零售企业厦门元初食品的强强联手,将来自太平洋深海的“第一手”金枪鱼通过海陆空联运的方式直接送到厦门。
这是市海洋局牵头各方力量,打造全国金枪鱼集散交易中心的坚实一步。一条金枪鱼串起了一条产业链。目前,围绕金枪鱼生产、加工、制作的产业链正在发展壮大,一座金枪鱼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下个月底正式投产,年产值可达3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00个,每年为厦门增加进出口吞吐量近2万吨,增加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创造税收500万元。不久的将来,更多优质的金枪鱼系列产品将从厦门销往全国各地。
在项目带动、资金引导下,水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产加工品不断涌现。市级海洋经济专项资金带动培育了一批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企业,如厦门夏商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洋江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古龙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厦门东海洋水产品有限公司、厦门市岛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水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及高端生物制品,福建安井、汇盛、海林生物等龙头企业引领国家行业标准。
在高崎渔港,一个集餐饮休闲、渔业文化、渔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城市新型休闲渔港初具雏形。位于高崎渔港的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成为国际级水产品集散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鲜珍馐纷纷“走进来”,大大丰富了厦门乃至周边地区市民的餐桌。2019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餐饮营业额近1亿元。
实施品牌战略 抢占行业制高点
味道鲜美的鲍鱼因富含优质蛋白而备受市民青睐。我国鲍鱼年产量达16万吨,产值200多亿元,但养殖的都是中小规格鲍鱼,高价值的大规格鲍鱼长期被国外进口的野生鲍占据。
好消息是,由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历经十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绿盘鲍已正式上市。绿盘鲍生长速度快,可以养成单只重量超300克的高价值大规格精品鲍,单价是普通养殖鲍鱼的2倍至3倍,该新品种一经推出便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参与绿盘鲍培育的福建闽锐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剑雄表示:“我们将启动厦门绿盘鲍新品种产业化项目,以绿盘鲍为抓手,建设鲍鱼良种制种基地,扩大绿盘鲍苗种生产数量,建立信息化平台,构建绿盘鲍一体化闭环产业链,让厦门产的鲍鱼媲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高端鲍鱼,占据全国乃至全球鲍鱼市场的话语权,领跑产业链的最上游。”他透露,这一产业化项目还将推出鲍鱼相关特色文创产品,建设特色鲍鱼产业主题馆,提升产业的附加价值。
在海上养殖退出,陆域限养的情况下,我市提升改造现有养殖企业(场)尾水处理方式、水体加温方式,带动我市渔业养殖业向陆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向发展。
我市实施品牌苗种战略,抢占行业制高点,目前落户厦门的渔业苗种企业共有150多家。“厦兴龙”“新荣腾”“百利”“龙程”等现代种苗企业品牌闻名全国,对虾苗、石斑鱼苗等品牌苗种争相“走出去”,也备受市场欢迎。在项目带动下,我市培育的日本囊对虾“闽海1号”、黄姑鱼“金鳞1号”、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杂色鲍“东优1号”、“西盘鲍”、“绿盘鲍”等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
在远洋捕捞方面,我市有远洋渔业企业4家、远洋渔船44艘,拥有印尼、缅甸等3个海外基地,成为渔业“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据统计,2019年全年我市远洋捕捞业产量4.8万吨,产值3.1亿元,自捕远洋水产品回运厦门3.9万吨。(文/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洪鹭燕 图/记者 张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