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让城市“大脑”更聪明
——数字福建建设20年来的福州实践系列报道之二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杨莹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习近平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数字福州·城市大脑”成为一张闪亮的数字名片。一块块屏幕墙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描述着数字福建建设20年来,福州在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建设成果。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是福州城市治理的前进方向。践行“三个如何”,各类数字基因与福州城市建设管理深度融合,让城市“大脑”更加聪明、管理更加精细、办事更加便捷。
数字政务服务 让办事更方便
“过去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审批,这次只用了不到10分钟,还免去了许多基本信息的重复填写,方便多了!”这是福建成景运输有限公司经办陈浩办理“运输企业运输建筑垃圾备案”事项后的感受。
提速来自今年4月福州在全省首推的行政审批“秒批”服务,标志着福州“互联网+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20多年来,福州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借助数字力量,实现政务服务效率的不断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网上报,机器批”的智能审批模式,代表了目前政务服务智能化的最高水平。
3秒!这是我市55个审批服务事项的办结速度。经办人员只要在网上提交材料,后台由机器审批,全程受理零窗口、审查零人工、领证零上门。
除了智能化改造,“秒批”服务还攻克了数据共享难点。智能审批模式下,系统可以自动获取、复用相关信息,减少了申请人信息填报的数量。
畅通智慧审批快速通道的同时,数字也在打通办事服务“最后一公里”。
登录省政务服务网,提交并完善相关材料,生成电子证照……近日,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办点点鼠标,零上门、零成本就办好了集体合同审查事项,像“网购”一样方便。
近年来,我市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网办”。省网上办事大厅、“e福州”APP、“福州窗”官方微信等平台集聚而成的“数字矩阵”,增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能力输出。截至目前,我市“最多跑一趟”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7.8%,其中超七成事项可以“一趟不用跑”。
当越来越多企业和市民享受到办事便利,足不出户线上办、随时随地掌上办、在家门口就近办成为新常态,福州的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也受到了肯定。2019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列优秀梯队首位,网上服务能力指数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
创新社会治理 让渠道更畅通
数字,提升的不仅是群众的办事体验,日常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增强。
“杨桥东路107号店面正上方4楼墙体发生垮塌,存在安全隐患,希望部门及时处理。”一名市民向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反映墙体垮塌问题后,鼓楼区南街街道与社区立即行动,一边拉起警戒线,一边通知业主整改。
当天反映、当天回应,这是12345平台带来的高效。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次年,福州市鼓楼区成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2003年1月,12345平台在鼓楼正式开通。“12345,有事找政府”,成为福州市民熟知的一句话。这串数字不仅是电话号码,而且融合了网站、短信、传真等渠道,打造出一个政民互动的新平台。
2006年,随着平台影响力的日益扩大,12345平台升级为福州市级热线服务平台。2012年,“福州经验”被复制推广至全省。
如今,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群众有任何操心事、烦心事,都可以通过微信、APP、网端等9种方式反映。这些诉求可以智能受理、即时问答,自动批转给对应责任部门。
过去一年,平台共受理来自市民、企业的诉求104.56万件,诉求件回复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99.7%。福州12345平台在2020年全国政务热线运行评比中,荣获“全国十佳热线奖”,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在福州的各县(市)区,一个个掌上社区服务平台加速构建,社会治理日趋高效化、精准化、主动化。
鼓楼区于去年上线“鼓楼社区幸福通”微信公众号,开启居民与社区互动的数字化新模式。
散步时看到路边的电箱门不见了,洪山镇居民林兆翎打开手机拍照,将情况发送给“鼓楼社区幸福通”。不久,回复和照片传来:“您反映的问题已处置完毕,感谢您对鼓楼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鼓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居民反映的各类身边问题,“幸福通”可直接连接“鼓楼智脑”,立即启动“一线处置”机制,“一线呼叫”全区各级各部门,定时、定点报到并采取措施。
“幸福通”还将事项告知、办事预约、心愿墙等社区服务“搬”到掌上,打造了集便民服务、社区宣传、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掌上服务平台。
在林兆翎看来,“幸福通”和居民成了“线上好友”,信息沟通更顺畅,社区治理的参与感也更强了。
智慧城市建设 让管理更精细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城市管理全过程、多领域延伸,福州的城市“大脑”不断扩容,连续四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
福州数字城管系统,经过7年耕耘,形成了“包罗万象”的大城管格局。打开系统,你能看到一张覆盖全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项目的“电子地图”。115类“部件”和79类事件,对接全市47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的平台。
这意味着,“电子地图”上的每一“部件”都能准确定位责任主体,每一事件都能全程跟踪。“城市管理的大小‘病症’,只要上报给这位‘城市管家’,它就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批转给责任单位,并督促解决,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各类数字应用在城市内涝、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领域也大显神通,让福州在变大变美的同时,城市治理的步子越走越细。
在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各水系要素情况一览无余。通过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手段,工作人员可对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远程调控,实现福州城区水系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项目实施以来,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城区内涝得到缓解。
在福州市生态云平台,汇聚了跨部门市级生态环境数据,建立“测、管、罚、服”联动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各类在线监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云视觉”,统筹分析、预警预报中发挥着“云智慧”,一线执法人员还装上了“云手脚”。云端监管、指尖执法守护榕城碧水蓝天,让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交通大数据平台,4355辆公交车和6345辆出租车浮动车GPS、600个电子警察编织成了一张智慧大网。工作人员只要点开屏幕,就能精确掌握道路拥堵成因和突发事件情况,点对点快速处置堵点,实现交通数字化管理。
……
数字驱动,“绣”出有福之州治理现代化。眼下,更加科学、精细、智能的城市治理体系,正在释放更大的数字效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品质提升、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