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为产业赋能——大数据分论坛观察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变革,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12日下午,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大数据分论坛召开,知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欢聚一堂,分享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路径,推动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院士精彩观点分享一:
打造轨道交通全智慧生态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作了“智慧城轨大数据建设及应用研究”主题发言,介绍了大数据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经验,以对行业需求的深刻认识为基础,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轨道交通全智慧生态链,提供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交通行业样本。
“轨道交通数据呈现数据规模大、产生速度较快、数据类型多特征,对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丁荣军说,轨道交通平台大数据建设包括4个层次,最终通过大数据为智慧运营服务和智慧维护提供决策和帮助,这是最关键的,“在安全绿色云平台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至少可以节约成本30%。同时,资源利用反过来提升30%,可靠性可以提高50%”。
全自动运行场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人民提供更优的出行服务,实现“人享其乘,人乐其行”?在丁荣军看来,可以让大数据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进行深度融合,比如利用大数据的应用、客流量的分析,通过车车之间的无线通信来解决运营密度问题。在智能调度方面,利用大数据让运营体系信息实现更多的共享,让运行的车管信息更加一体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预警,通过智能识别综合分析整个在线运行状态,优化建议,特别是缩短区间的运行时间,降低能耗等。
丁荣军还说,安全、可靠、便捷、精准、融合、协同、绿色、持续一直是城市轨道交通追求的目标,相信未来会有智慧地铁一站式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智能化打造轨道交通智慧生态,让大家出行更方便。
院士精彩观点分享二:
以“三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余少华通过视频连线作了题为“大数据与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言,总结了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介绍了我国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并提出远期设想。
余少华说,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中国建设是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世界三大应急管理体制各具特色,我国应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城市信息化迈入智能体时代,以‘三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大数据是基础,“三化”贯穿于应急管理全流程、全周期,助力打造应急管理的一张网、一幅图、一平台、一体系。”余少华说,具体来说就是事前提高风险感知灵敏度,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形成风险监测预警感知“一张网”,做到“千里眼”和“顺风耳”;事发加强风险研判准确度,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形成应急指挥“一幅图”,实现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事中加快应急反应及时度,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打造灾情救援“一平台”,实现异地同步决策,现场可视感知;事后拓宽信息采集广泛度,提升应急监管评价能力,做到数字治理评价“一体系”,用大数据度量发现系统性问题。
业界共话大数据赋能
分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也围绕推动数据治理、大数据推动制造业产品升级和服务转型、大数据应用场景、智慧园区建设等进行了思想碰撞,让现场观众受益匪浅。
“数据治理是实现数据要素的根本,建立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核心,加快标准评估是数据安全的基础。”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高素梅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走向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大数据+行业的渗透融合生态也正在加速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些政策的支持、战略引领、标准规范、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互动格局加快推进,要坚持以贯标先行,助力大数据产业的优质发展。
京东智联云副总裁朱冰说,中国的数字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很多传统产业都需要做数字化转型,“希望拥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都可以进入产业互联网,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中软国际首席数字官贾丕星说,数字化的核心手段包括围绕标准化解决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管理、将数据要素融入生产关系等,企业数字化和大数据,第一,要以业务为牵引,以业务能力框架实现企业数据化整体规划和设计;第二,要以数据为支撑,促进业务能力智能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