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强基培优,发力创新创业创造
省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各方代表从完善机制、夯实基础、人才引培等方面,开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方”
强基培优,发力创新创业创造
2019年,福建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增速近20%,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社会研发经费投入753.3亿元,同比增长17.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总数超过4800家,超额实现“十三五”翻番目标……
下一步,如何更好打造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内生动力的营商环境?
在16日省政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等各方代表共同“会诊”当前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开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方”。
破除思想机制藩篱
区块链、中央厨房、大数据……新的时代,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理念层出不穷。
“相关工作人员亟须更新知识。对新兴行业知识不熟悉,会影响企业注册登记的进度和开办运营,提高开办企业成本。”当天首个发言的民盟泉州市委会副主委、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赵昕东,开门见山地提出营商环境中仍存有思想机制阻碍。
涉税报表重复提交、手续繁杂;各个层级市场监管平台数据统计需要多次导入;企业注册尚未实现全程无纸化登记……面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有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一一回应。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上线运行企业开办的“一网通办”平台,推进企业开办程序简化。推进市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扩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共享范围。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税收环境,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有委员提出的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还有阻碍的问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部省共建方式建设中国(福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得益于疫情期间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1—8月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0.46万户,同比增长33.26%。
夯实“三创”发展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三创’发展硬基础。”这被省政协课题调研组列为所提对策建议的第一条。
调研组认为,可以从完善载体建设、升级创业平台、整合服务平台、强化配套服务等方面发力,厚植创新创业创造土壤。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我省当前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创新生态为基础的全面创新。
一道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兴起。以高新区和各类园区为依托,沿福厦泉轴线建设一批重大平台、重点工程,打造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
一条自创区和自贸区的深度联动纽带正在形成。通过释放多区叠加效应,推动自创区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优势互补、政策共享、成果共用。
一块区域协同的创新高地正在崛起。福厦泉三片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联合省内其他区域的相关机构共同开展创新,引导全省共同融入创新高地的构筑中来。
……
不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委员们还关注营商环境制度体系等软件基础的建设。
“针对现有科研和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的情况,希望建立起以科研机构为主导,同时结合企业需求的创新体系。”省政协委员张文亮说。
激发潜在创新动能
如何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各方人士达成共识:必须持续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加强人才引培工作。
科创飞地,成为大家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高频热词。
“科创飞地,是在顺畅人才流动机制时可以考虑使用的一种人才引进模式。”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副主委马祥庆说,打造科创飞地模式,意味着可以研发在北上广深、生产在本地,这也要求同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跨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福建去年省级财政下达了人才专项资金3.4亿元,2020年安排预算6亿元,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进一步打破人才瓶颈、释放发展潜能。
包括补齐人才短板在内,福建近年来紧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卡脖子”的关键点、薄弱处,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多管齐下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2019年,省级财政共下达资金9.7亿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下达资金3亿元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下达资金2亿元支持科技计划项目,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设立6亿元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安排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等合计5320万元。
下一步,我省还将出台有关政策举措,加快投资进度,持续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投资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努力促进全省的创新创业创造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记者 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