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由点及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余少林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奶奶,这是厨余垃圾。”“你们看,垃圾没分好,孙子管我呢。”昨日中午,在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林依姆家中传出一阵笑声。刚吃完午饭,林依姆收拾好桌面的剩菜剩饭,准备装进分类垃圾桶,13岁的孙子严肃指出奶奶的错误。

  这一幕是长乐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见成效的缩影。昨日,记者获悉,长乐区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序铺开,今年长乐区将在试点村的基础上,在城区、猴屿乡及其他9个镇街的18个村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同时持续推进“美丽长乐”大行动。

  分类积分能换日用品

  餐厨垃圾化为有机肥

  在长安村,分类垃圾桶已成村民家中的必备器物。长安村干部介绍,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转变村民的习惯,一开始,村里成立了一支垃圾分类小分队,由党员、社工、村民代表组成的小分队挨家挨户入户宣传,向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入户宣传的同时,奖励配套也跟上。在长安村幸福院内,崭新的“长安村垃圾分类积分兑奖机”格外醒目,兑奖机内有抽纸、牙膏、洗发露、水杯、剃须刀等奖品。“垃圾分类做得好有积分,积分能换取生活用品。”“现在哪一天垃圾不分类,就觉得不习惯。”在幸福院,老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

  长安村干部介绍,他们每日以户为单位开展洁净家庭、垃圾分类评比工作,监督考核小组将每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记录并打分,并逐户进行入户通报。村民每日垃圾分类达标后,获得一定奖励积分,能兑换等值的生活用品。“短短两个月时间,村民基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村干部表示。

  为解决厨余垃圾回收问题,长安村还在长乐区率先购入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建起了餐厨垃圾处理房。“村里一天能处理约300公斤餐厨垃圾,经过设备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重新用于公园的果树、花草种植。”村干部说。

  “去年,长乐区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以营前街道长安村、猴屿乡猴屿村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一定成效。”长乐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长乐区除城区规划区范围及猴屿乡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外,还计划在9个镇街的18个村居开展分类试点工作。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提升城乡颜值

  垃圾分类推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向纵深发展,市场化保洁则让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

  长乐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乐区领导高度重视垃圾治理工作,2017年至2019年,各镇街保洁经费投入不断加大,3年合计投入1.86亿元,建立起以垃圾转运站或直运式垃圾压缩车为主的垃圾转运系统,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目前,全区230个行政村有211个已实现社会化保洁,市场化率达91.74%,全区固定清扫保洁人员1800多人,投放垃圾桶27187个,配备转运车辆264辆,2017年至2020年6月,已转运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约103万吨(约818吨/日)。

  去年底,长乐区部署开展“美丽长乐”大行动,全面实施“整洁长乐”“绿色长乐”“人文长乐”,重点围绕“拆、整、清、绿、护”五个专项,实现“拆到位、整清楚、清干净、绿家园、留乡愁”的目标。

  经过持续开展“美丽长乐”大行动,刷新了城乡颜值,提升了宜居宜业品质。“示范村创建是‘美丽长乐’大行动主要抓手,着力创建1个区级示范村、18个镇级示范村,打造各具特色和亮点的乡村整体景观,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美丽长乐”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活动开展以来,城乡面貌有效提升,镇村违章搭盖、残墙断壁、田间地头铁皮屋明显减少,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基本清理,植绿补绿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马春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