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乡村振兴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城市垃圾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福州探索

2020-08-17 15:20:36来源:新华网

城市垃圾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福州探索

这是红庙岭一期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昔日垃圾填埋场如今已成生态绿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8月17日电(刘默涵 肖和勇 蒋巧玲)“你们能想象这里以前是一片蚊蝇到处飞舞、恶臭扑鼻的垃圾场吗?”8月上旬,在福州市北峰山上,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峰指着眼前一片葱茏的绿地,向新华网采访组问道。这一片绿地,正是曾经困扰福州多年的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原址。

  红庙岭之痛:从“开心”到“心病”

  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问题,福州在距离市中心约17公里的晋安区北峰山规划了这个填埋场,占地面积5371亩,设计库容约715万立方米。

  1995年,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建成,福州有了史上第一个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卫生填埋”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在集中吸纳城市垃圾的同时,也给红庙岭周边环境带来了一个“副产品”——雨污混流、蚊蝇飞舞、臭气熏天。

  郑贞良是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的一名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自垃圾卫生填埋场投用以来,他一直在垃圾填埋的一线工作。他说,最高峰的时候,填埋场现场倒卸的生活垃圾近2米高。进入填埋场中心作业时,四周就像是一堵高墙,那种感觉,好像是人也被埋在垃圾中,很压抑。

  “随着福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几年,福州城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断攀升,由原来的每天500多吨上升到每天4200多吨。”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负责人郑炎斌说。至2015年底,填埋场一期累计已填埋城区生活垃圾近1000万吨,2016年,福州启用了填埋场二期。

  为了解决快速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和日益突出的环境容量矛盾,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于2005年动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2008年建成通过环保验收投入运行。“一期焚烧厂的焚烧能力是每天1200吨,加上后来建设的二期焚烧发电厂每天600吨,日焚烧处理量才1800吨,剩余的垃圾还是要填埋处理。”郑炎斌说。

  由于当时填埋场采用泥土覆盖的作业方式,没有进行防渗滤膜覆盖,雨污难以分流,造成雨天渗滤液大量产生。与此同时,垃圾腐败过程中的沼气无法全面收集,蚊蝇大量滋生等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随着垃圾填埋量的增长,红庙岭的土壤、水、空气等环境容量日益受到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中心区不断向外延展,原来距市中心17公里的“安全距离”已不复存在,垃圾处理场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红庙岭一度成为福州这座省会城市的一块“心病”。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