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第一”的中国软包装集团,到江阴港区,持续做大全球生意,底气何在?
福州:小颗粒藏着营商环境蝶变记
聚丙烯颗粒。
福州晚报记者 李锦清 见习记者 陈尚言 实习生 陈歆悦/文 见习记者 林双伟/摄
福州港江阴港区工业集中区里,中国软包装集团福建中景石化科技园的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小小一颗聚丙烯颗粒,见证一家福州本土民营企业成长为“全球第一”的过程。
在江阴港区的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船舶排队进港。今年前7个月,江阴港区吞吐量实现疫情防控压力下的逆势增长。
8月的福州之滨,释放着经济活力。前日,记者一行来到福清江阴港区,走访港口、走进企业,采访中感受最多的是:在它们“做大”全球生意的前行路上,福州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添加新动能。
中景石化码头,一艘满载化工原料的船只正在卸货。
全球第一
小颗粒里藏着佳话
“24小时四班倒不停歇生产,生产3000吨,每天都是零库存!”12日,在中国软包装集团福建中景石化科技园内,一包包50斤重的聚丙烯,正源源不断地在生产线上完成打包下线。说起产品的销路,公司副总经理黄健伟很是兴奋。
那一个个雪白如米粒般大小的小小聚丙烯,背后是一段福州营商环境成就企业发展的佳话。
中国软包装集团,这是一家福州本土民营企业,因生产双向拉伸性聚丙烯塑料薄膜而闻名。市民熟悉的各类食品袋、快递塑料包装,用的材料就是它。因产品用途广泛,凭借技术先进的生产线,中国软包装集团仅用5年就获得全国第一的行业龙头地位。
但在2010年时,它也有成长的烦恼:产品的原材料聚丙烯依赖市场供应,价格波动大,这既限制产能拉升成本,也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改变从2011年开始,借助福州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的政策东风,一个占地2000亩的中景石化科技园在江阴港区工业集中区落地建设,一家民营企业打破原料供应瓶颈的创新发展之路,就此开始。
项目环评审批、通水通电……在中国软包装集团高级副总裁朱泽斌的记忆里,科技园建设的每个阶段,每遇难题,总有政府部门人员靠前服务的身影。稳定贴心的发展环境,换来的是企业的腾飞。
2016年和2017年,两套聚丙烯生产装置先后在科技园上马,如今两套装置每天聚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瓶颈就此打破,集团罗源生产基地的原材料供应实现完全自给,并带来产品成本的下降。生产技术先进的中国软包装集团,重新夺回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同时,中国软包装集团把目光放得更远,面对聚丙烯原料丙烯供应同样受限于市场的问题,决定继续往上游走,通过在科技园投产丙烷脱氢装置生产丙烯,继续“深度”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围绕企业扩大产能,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积极上门宣讲技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技改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如今,借助福州自贸片区一系列创新和扶持政策,每天都有来自东南亚运送丙烷及丙烯的船只,抵达码头,助力企业发展。
回首来时路,如今的中国软包装集团早已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全国第一,发展成为集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于一体的全球唯一全产业链企业,规模全球最大,一个价值千亿元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对于这段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软包装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有一段很中肯的评价:
“我们转型升级成功,得益于福州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得益于政府对实体企业的深入服务,得益于金融界强有力的支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政府作风和职能的转变,从项目审批、建设到验收全过程,职能部门主动对接、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江阴港区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
逆势增长
大港口航线增人气旺
岸边的泊位上,一艘巨轮停靠,装卸集装箱的岸桥正在忙碌作业;港区的道路上,为装卸集装箱,拖车来回穿梭;堆场上,场桥正在整理已堆放的集装箱,给后来的集装箱腾出更多空间……12日上午,福州港江阴港区一片忙碌。
一艘满载箱量为9448标箱,长约300米的巨轮,停靠在港区的5号泊位上,福州只是它停靠的第一站。在这里,它要卸下1200个集装箱的货物,也要带着五六百箱的新货离开江阴港区。五部岸桥同时开展作业,卸货和装船同步展开。
“今天上午5个泊位都停靠了进港船舶,还有好几艘船舶等着排队进港!”王勇是12日当班的值班主管,和记者说话时,他手里正抓着一张船舶进出港的时间安排表。虽然工作忙了些,但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工作经历的港口人,看着港口恢复往日生机,他感到高兴。
江阴港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表现强势,尤其是7月以来,5个泊位14路作业线24小时满负荷生产,船舶作业无缝交接操作的生产情景,屡有出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江阴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5万标箱,同比增长3.05%;完成散杂货吞吐量109.8万吨,同比增长11.2%。数据逆势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江阴港区练好“内功”。
据介绍,自去年以来,江阴港区共增加了2部岸桥,岸桥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52米,是目前福建省起升高度最高的集装箱装卸桥吊,同时增加了岸桥操作手和岸桥指挥手配置,保障生产作业的安全进行。
“像以往有些船舶集装箱堆放到九层高,岸桥高度不够,工作能力受限,添加新设备后,装卸货的能力提高不少。”王勇说,不仅如此,相较以往,新增集装箱堆场能力1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
提升港口服务能力的同时,江阴港区还积极开辟新的航线服务。7月7日18时,沿着江阴港区开辟的海丝新航线,法国达飞轮船公司旗下的“正利艾菲尔”轮在港区顺利靠泊。
一包包聚丙烯从这里被送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阴港区已有9条以“丝路海运”命名的海丝航线。其中,8月1日,福州港“丝路海运”快捷航线在江阴港实现首航,在这条优选航线上,船舶在港时间比以往再减少10%~20%。
目前,集装箱智能理货、海铁联运“一箱到底”、打造冷链服务平台等多种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正在江阴港区推行。江阴港区6号泊位已接近交付阶段,待实现投产,港区岸线总长将增至1974米,大大提高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随着海陆物流通道的不断完善,江阴港区已颇受各大航商、货主的青睐,辐射影响力增强。
江阴港区作为福州港的一部分,新航线的开辟,不仅极大增强了福州港的集疏运能力,还将进一步打响“丝路海运”物流品牌,提升福州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江阴港区朝着国际航运枢纽大港目标迈进,为建设“海上福州”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