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厚植生态底色 连江法院谱好“三部曲”
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半城山色半城海,绿意盎然香满怀。连江县浓浓绿意的背后,离不开司法力量的全心守护。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连江法院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以党建为引领唱好普法护绿守海“三部曲”:进入乡村成立联合工作室,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当好古树名木守护者,让护绿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创新引入民间环保公益组织代为履行修复义务,让净滩活动常态化。
普法 可以这般入脑
连江三面环海,时有非法采砂和盗采红珊瑚等涉海纠纷,筱埕镇官坞村和苔菉镇茭南村尤甚。
渔民采捕红珊瑚的方式通常是将石头和渔网沉入海底,利用船舶航行来拖动网具,这种掠夺式的采捕方式会给海底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打击。此外,海产养殖业作为连江县重要支柱产业,关系到连江沿海村镇众多渔民的生计,征地征海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纠纷。
“这与群众缺乏生态法律意识有关,可以尝试在官坞村和茭南村两个村设立工作室,就地为群众开展生态普法,以案释法,解决矛盾纠纷。”连江法院生态审判庭庭长张锦生表示,将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惩治”向“事前预防”转变才能治本。
“这是好事,我们全力支持,希望通过你们的宣传和调解,能有效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2019年底,张锦生提出想法后,立即得到官坞和茭南两个村“两委”的认同和支持。去年12月,连江法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工作室顺利落户这两个村,并在两个村显眼处设置普法宣传栏。
联合工作室由1名青年党员法官负责具体业务。“受疫情影响,我们目前以普法为主。”张锦生说,接下去他们将依托工作室,联动多部门,加大预防、调处平息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相关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纠纷的力度,形成涉海生态资源司法保护合力,切实推进海洋环境无讼无访建设。
护绿 可以如此入心
古树名木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5月,连江法院在县里精选100棵古树名木,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寻找管护人。管护人通过不定期查看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来排查安全隐患。
法院有6个名额。消息一发布,连江法院党员干警纷纷报名,最后择优选取6人作为爱心管护人。连江法院综合办工作人员杨晨成为幸运儿,认领的是琯头镇拱屿村一棵有130多年树龄的榕树。榕树上还挂有管护牌,上面写有杨晨的单位、名字及电话。群众若发现树木出现异常,可以直接拨打上面的电话联系管护人。
自认领后,杨晨不时带着4岁的女儿去看看这个“家人”的健康情况,并给女儿讲述相关知识点。“我既可以经常查看榕树的生长状况,也能同女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杨晨说,受疫情影响,女儿在家待的时间长了,总爱问什么时候能再去看看大树。
连江法院副院长魏捷介绍,法院通过开展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活动,建立认养管护队伍,深入推进古树名木的普查、挂牌、养护和修复工作,使一株株见证了沧海变迁的古树名木焕发新活力,也为连江“全国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更好地弘扬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理念,我们计划今年继续开展古树名木管护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再选出100棵古树名木进行管护。”
净滩 可以这样给力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一首《大海啊,我故乡》总是在不经意间将人们拉回儿时的记忆里。为了心中那片湛蓝的海,三年前,连江黄岐人林金松一手创办了四海环保志愿服务队,风风火火地开展净滩护海公益活动,效果显著。
去年9月,连江法院联合四海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海洋生态司法保护工作点,充分发挥民间力量,以“爱护海洋 积德致远”的绿色理念,常态化开展海洋生态保护行系列志愿活动。此举旨在联合法院与志愿服务队的力量,畅通志愿服务,加强普法宣传。
不仅如此,连江法院还引入该服务队作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刑事案件生态修复的代履行人,这也是全省首次引入民间环保公益组织,代为履行海洋环境生态修复义务。服务队“就位”后数个月,双方就联合开展环保净滩、垃圾分类等活动10余场,吸引500余人次参与。
“近年来,我们到渔村开展生态普法时,一些渔民会主动跟我们反映海漂垃圾等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侧面说明我们的普法效果不错,净滩行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张锦生说,村民们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闻不问到积极主动参与海洋生态修复,这个转变让他对生态保护的前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