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乡村振兴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2020-05-18 14:57:33来源:大美永泰微信

  柴火灶上的饭甑里飘出饭香,在大大的木盆里洗澡……这是许多市民的儿时记忆。而今,这些木制品逐渐被不锈钢取代,曾经走街串巷的箍桶匠也没有了踪影。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在葛岭镇有个手艺精湛的箍桶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他始终坚守着这门老手艺。

  箍桶匠人李振秋

  坎坎剁木声里,一家古旧小店正安然地栖身于葛岭市井。只见店铺门楹上写着“特色木工无与比,傅统手艺焕新春”,横批“一桶天下”更是诠释着箍桶师傅精湛的手艺。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这位老师傅叫李振秋,面庞瘦长,鼻梁上架着一副方框眼镜。十几平方米的店里,摆放着木桶等成品和半成品,墙边堆放的木料和地上的刨花散发着杉木的香味。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李振秋今年73岁,12岁跟着父亲学习箍桶技艺,从事该行业已有61个年头。他说,各种样式的木桶他都做过,现在主要做的就是需求较大的饭甑,几乎不剩有存货。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箍桶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技艺,只见李振秋坐在木凳上,手拿刨子,不紧不慢地将木板表面剔除干净,蓬松细卷的木屑不断掉落,原木的清香在空气里弥漫,木板也被打磨地愈发光滑。

  制作一个木桶,需要经过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四十多道工序,没有固定的模板,箍桶师傅要凭借多年的经验去感受。

  拉料推刨: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钻眼拼接: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把板材按尺寸刨平滑并钻好孔后,接着就开始用竹楔拼接。楔桶时使用竹钉,竹钉取材于老竹的中部,既坚硬又有韧性的,还有防止生锈的功能。还要根据物件大小,挑选出所需的竹篾,将其编成竹箍。

  楔桶: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编竹篾: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编好的竹箍过水之后就可以往桶上套了,再用木槌沿着圈一阵敲击,直到竹箍结结实实地箍在饭甑上。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李师傅告诉我们,制一个好桶,选材,亦是重要,杉木耐腐材质坚韧轻盈,因此以杉木为主要材料。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在李师傅的“工作室”中,除了堆满店铺的杉木,最吸引人的就是工具箱里的一排排工具。李师傅说,箍桶工艺复杂,使用工具的种类繁多,有刨子、锯子、斧子、锥子、钳子、凿子、尺子等几十种,而这些“吃饭家伙”,都是他自己亲手打造。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得心应手的工具,加上几十年积累而来的纯熟技艺,李振秋将祖传的箍桶手艺一直坚守至今。凭借高超的手艺,他所制作出来的木制品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择一事,终一生,李振秋用一生坚守着箍桶这门手艺,这是一份坚持,也是一份专注。愿这传统的箍桶技艺代代传承,带给我们“钢筋水泥”之外的,木材的温暖。

永泰这门老手艺 记录着守艺人的匠心

  (记者:林丽霞)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