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经营主体客流持续回升 寻回城市“烟火气”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我省各经营主体客流持续回升
经营有序,寻回城市“烟火气”
东南网5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庄严 黄枫 通讯员 颜晨曦 黄瑜鹏)近日,本报记者分组深入各地,了解复商复市情况。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各经营主体客流持续回升、市场供应稳定、经营秩序井然,城市正在恢复往日的活力。
大型商场经营有道
在东百中心9层的餐饮区域,消费者邱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原价约180元的午餐,商家促销价120元,我用支付宝支付,还可以用满120元减30元的福州市消费券。这样算起来,我等于享受了5折优惠。”
东百中心位于福州市最繁华的东街口,是福州市消费能力较强的区域。受疫情影响,东街口一度门可罗雀,但现在,客流慢慢回来了。
“自2月14日重新开业以来,我们的营业时间从每天7小时逐步增加到12小时,客流首日不足千人,现在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0%。”福建东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百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新开业前,商场每天对设备和公共环境进行消杀。重新开业后,员工进场前要进行体温测试并进行健康登记。”
中午时分,记者发现,来东百中心餐饮楼层就餐的客人明显增多,有的店门口甚至开始排号。就餐顾客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并在登记表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轮到号的顾客,服务员还会贴心地递上口罩收纳袋。
环境安全有了保证,如何吸引更多的顾客?在一楼的化妆品柜台,记者看到不少顾客在试用化妆品,人气明显比以前足了。无论是购物,还是单纯来逛街的,大家明显淡定了很多。在儿童专柜,一名顾客在挑选送人的套装:“现在大商场的一些商品价格跟网络上相差无几,同样商品差不多价格,我们就来商场买了。”
为促进消费,东百中心还推出了发放代金券等一系列促销活动。“我们推出的所有促销举措,都可以叠加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使用。算下来,顾客最终将享受非常优惠的价格。”东百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超市创新零售
“林叔,这是您昨天预订的青菜和水果,刚到的,很新鲜,您提好。”
家住南安市溪美街道名都城小区的林老伯夫妇散步回来,便拐进小区里的佳龙便利店,店主小杨立即把新鲜的果蔬递给林老伯。
名都城是当地的一个大型小区,有1726户居民。小杨开的这家便利店除了售卖日用品,还兼营蔬菜、水果供应。“当初的想法是不能放弃门店运营,更何况还有小区居民的日常需求等着我们保障。”想起两个多月前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小杨依然感慨,“多亏了政府、社区的帮助,不然我们也有心无力。”
那段时间,社区、市场大范围封闭管理,影响了蔬菜、水果等新鲜商品的供给。为了进到小区居民最需要的新鲜叶菜和水果,小杨尝试了能想到的一切方法,但农户和商铺只能采取小批量运货的方式为小杨的店零星供应。
了解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助小杨联系附近村庄的种植养殖农户,解决了部分进货难题,还帮助她和农户建立新的合作渠道。从此,这个小区新鲜果蔬的供应没有中断过。
小杨面对的难题不是孤例。关注到广大商户的实际困难,南安市相关部门也行动起来。“我们多次组织对各大商贸流通企业、中小商铺开展走访,及时协调解决副食品调运难题,确保渠道畅通。”南安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出台奖补措施,鼓励副食品调控基地抓好生产,稳步提升生产能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生活、工作秩序慢慢恢复,佳龙便利店的顾客又多了起来。每天,小杨提前将居民预定的商品打包分装,方便他们到店自取,对外出不便的居民,还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店里也拓展了经营空间。”小杨说。
农贸市场有序开放
凌晨4点,灯光已照亮了霞浦关帝庙农贸市场,摊面上的农产品、水产品五花八门,等待顾客的挑选。在这里,林巧斌和妈妈共同经营着一个海鲜摊,“今天的虾个头大又新鲜,价格还实惠”。
这批从附近虾塘现捞的活虾在前一天晚上被送至摊位上,林巧斌凌晨3点准时来开摊。疫情期间,林巧斌休业了一个月,得到复市的通知后,她迫不及待地开摊,并延长每天营业时间,希望把休业的“流水”补回来。
像这样的小摊,在关帝庙农贸市场里有170多个。他们承担着老城区上千名群众的粮油供应,也为大排档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华介绍,疫情期间,市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农贸市场的正常运营,农贸市场相对封闭,疫情防控成为首要任务。“1月25日,霞浦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们立即采取相应级别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同时,要求商户12点后一定要退场,下午时间留给工作人员清洗、消毒,确保第二天开业。”郑华说。
3月初,关帝庙农贸市场基本恢复正常运营,商户全部开工,前来采买的群众也逐渐增多。“4月份的顾客多了一些,将近以往同期的三分之二,未来市场的生意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林巧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