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经过巧手造型变成盆景;就地取材的建筑废料成为路旁的创意景观;河沟边捡来的小石头,拼凑出休闲步道的“点睛之作”;回收的旧轮胎,简单刷上新漆幻化成“另类”盆景、栅栏……城头镇溪边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用“别样创意”演绎“美丽乡村”变奏曲。
城头镇溪边村因九曲溪穿村而得名。村里不少村民的房子傍水而建。以往,九曲溪淤泥沉积严重且杂草丛生,尤其到了夏天更是臭气熏天。但今年,这里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一年,村民们迎来了溪边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垃圾清运、绿化配套、截污纳管,还有他们以前从没见过,却在一开始建设就喜欢上的休闲步道和串珠般的小游园。
这些改变,是因为“美丽乡村”新建村在溪边村的启动。这场致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乡风文明、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计划,已经开始慢慢浸透村民的生产生活。
在焕然一新的村道,来来往往的村民共同开启了新的乡村生活。
今年早些时候,溪边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对九曲溪进行大规模改造。经过清淤泥除杂草和截弯取直之后,在九曲溪地下埋设了污水管道,实行雨污分离,将全村的生活污水经三格化粪池沉淀后通过污水管排出。同时把九曲溪的原水、雨水通过建设阶梯式拦水坝将清澈的溪水留住,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原来我们做护坡用的是条石,相当费钱。因此在仅截污纳管、绿化配套就花了挺多钱的。”溪边村干部在美丽乡村过程中发现,仅靠上级的拨补“办不了多少事情”。是否有其他办法缩减开支,办更多的事项呢?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们一起琢磨开了,迸发出利用清理出来的建筑废料,回收旧轮胎、旧水缸等创意,并先后将其应用到护坡建设、花木盆景、休闲步道的点缀等,成了富有创意而又实用的道旁小景。
信步在溪边村。首先见到的是,刷上新漆的旧轮胎围就的沙池,村里人介绍说,天气暖和的时候,大人在旁边的葡萄架下、树下“攀讲”,孩子们则在沙池里撒欢,好不热闹。
道路两旁的墙上也不时出现着各种小清新的惊喜。“这里是十二生肖文化墙,目前只是初步手绘,接下来还要利用废旧木料进行装饰,更显立体感。”溪边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勇介绍说。
再往里走,旧式的红砖墙上,使用旧轮胎DIY的壁挂装饰花盆连成线,别有一翻风情,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此外,溪边村还把散弃在家家户户的旧石料收集起来铺设在村道边缘,成为小巷道的美丽“注脚”。此举,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的清运费用,也缩减了购买新材料的开支。
这些现成的旧料在巧手工人手里,都成了好看的事物。这也多亏了村干部们的细心和用心,特别好。
全程见证了溪边村变化的村民老陈高兴地说。
为了省钱做更多美丽的事,陈小勇等村两委班子还特地驱车到五龙村的河道旁捡拾了许多光滑的小石头,使之成为休闲步道的装饰石。陈小勇的话很实诚:“买鹅卵石也要花钱,我们用的量并不是特别多,花点时间去捡一捡类似的石头也能达到效果。”
休闲步道的尽头是一片荒地。未来,这里将变身成为新的游园。而休闲步道也将继续延升到村部,形成约1公里的环路,更好满足村民们散步休闲的需要。
“改造建设中涉及到的老建筑,目前我们都尽可能先保留下来,下一步再做细化的设计,更好展现我们溪边村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陈小勇说,就地取材进行美丽乡村的改造建设,不仅是溪边村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也让村民们在参与中唤起了乡土自信。从过去对村容村貌不满意、差评,到现在以溪边村的美丽建设为骄傲,实实在在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美丽溪边的建设中。
70岁的村民张功发在九曲溪边有一间石头垒就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只剩下长着青苔的残垣断壁。看到村里的一天比一天变美,老人主动找到村委,自愿拆除老房子,给美丽溪边建设腾出更多的空地。“现在的秋千椅所在地就是老房子所在地。”陈小勇说,村里还特地用拆下来的条石做了个边界记号,为老人保留下土地权属的界限。
不仅如此,许多村民也主动承担起“门前三包”,共同为建设美丽溪边出力。陈小勇表示,溪边村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的原则就是“花小钱,办大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精品,示范引领,发挥村庄和村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将地域特色与文化融合,与民俗融合,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和农村风情的美丽村庄。
“接下来,我们也将利用即将到来的春节,召开乡贤大会,动员乡贤们共同出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溪边。”陈小勇说道。
(文/图 夏巧鸿 通讯员 倪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