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内陈列的锡酒壶等展品。
保护古厝 留住乡愁
在博物馆内,前来参观的横龙村村民老陈直呼“感动”。“感觉回到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家乡,眼泪忍不住就要掉下来。”老陈激动地说。
“留住乡愁,正是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的建馆初衷。城镇化建设既要为群众带来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也要延续历史文脉。”建新镇党委书记江必达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新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10年以来,为了办好首届全国青运会,中截、横龙等6个自然村的4800多亩土地征迁,1万多户像老陈一样的村民离开了祖辈世居的老宅,搬进了现代化的高楼。
旧村庄不在了,古民居何去何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和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仓山区在保护古厝、守住“根脉”留住乡愁上下足功夫。从年初开始,建新镇就根据仓山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始筹备这座博物馆。征收的老建筑得到修缮,省博物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多次现场指导,帮忙完善设计方案。
村民们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大家自发地将一件件老物件送进院内。“有的东西,别人出高价购买,但是我们觉得有义务捐出来,放在这里,让子孙都来了解。”老陈说。
仅仅两个月时间,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还展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院改造成的农家书屋,每周都有上百名学生来这里学习。如今,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已经成为仓山区又一文化地标,吸引越来越多人前来了解仓山,了解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