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乡村振兴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怎么讲好园林故事?听听他们这么说

2019-09-23 10:03:42来源:福州新闻网

  调研:挖掘文化内涵 讲好园林故事

  陈凡

  要让群众能深入参与、享受园林,成为园林城市的建设者和获益者,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园林故事、开展特色活动是当前最可行的,也是最容易走近市民、走进生活、展现园林担当的途径。

怎么讲好园林故事?听听他们这么说

西湖边的梅峰河串珠公园。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 摄

  苏州素以“园林之城”闻名于世,苏州园林不仅是城市最具代表的经典,更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品牌。苏州园林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湛技艺,被各地城市规划建设广泛运用、引申和借鉴。近几年,福州城市绿化有了大跨步进展,但在绿化的基础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开展,要让群众能深入参与、享受园林,成为园林城市的建设者和获益者。因此,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园林故事、开展特色活动是当前最可行的,也是最容易走近市民、走进生活、展现园林担当的途径。

  苏州经验值得借鉴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于1997年和2000年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围绕保护世界遗产苏州园林的突出普遍价值,苏州更新保护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持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苏州对现存的园林进行逐个踏勘、核实和调查,采用“一园一档”的办法登记造册,全面摸清各自的历史沿革、基本状况、园林类别、目前用途,为分类保护、科学管理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同时,健全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进一步扩展了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在园林保护修缮方面,苏州量化管理,制定了《园林管理规范》,从建筑、假山、植物、陈设、卫生、安全、讲解服务等方面提出了94项量化养护管理指标。同时,坚持遵循传统与推陈出新并举,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建筑、假山、驳岸、铺地等养护维修最大限度地采用传统材料、沿用传统工艺,完整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和语言。

  在园林文化活化利用方面,以“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和要求为导向,推动“文化+旅游”“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打造20多项常态化园事花事活动以及各类专项展出,持续推出“园林婚庆”“园林研学”等园林文化体验式旅游项目,研发“园林有礼”系列文创产品,为园林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造血生津,让传统文化焕发永久的生命力。

  在园林文化拓展方面,将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四大要素”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中,使苏州园林文化精髓走出围墙,贯穿于城市建设之中,形成名城、古园、水乡交相辉映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在绿化建设实现生态宜居目标方面,以每年新增及改造350万~500万平方米绿地实事工程为抓手,以生态、民生为重点,实施老新村环境综合改造,形成以公园绿地为重点、道路绿化为网络、小区绿化为依托、街头绿地为亮点、传统与现代交融为特色、量质并举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实现市民出行350~500米能够步入绿色空间的宜居目标。

  在多轨发展、推进绿化转型升级方面,苏州推行节约型、友好型、生态型绿化方式,在城市绿地满足市民休闲锻炼需求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绿地由观光型向生态、游憩、文化、科教、防灾等方面多轨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景观品质,发挥城市绿地的增湿、降温、滞尘、减噪等生态功能;推广应用本地乡土植物,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积极探索“海绵”型园林绿化,以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构建集雨型道路绿化、水路相伴的城市绿网,发挥城市“海绵体”生态功能等。

  园林建设师法自然

  近几年,福州大力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绿进万家、绿满榕城”行动,以及串珠公园建设、西湖左海大融合、生态公园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提升等工作,种大树、造绿荫,城市绿化有了大跨步进展,绿量明显增多,花化品质有所提升,绿地活动空间向市民打开,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绿化生态基底。截至2017年底,福州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13%,在全省九设区市中排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36%,在全省九设区市中排第2位、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92平方米,在全省九设区市中排第3位、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10位。但是,在绿化的基础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开展,要让群众能深入参与、享受园林,成为园林城市的建设者和获益者。因此,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园林故事、开展特色活动是当前最可行的,也是最容易走近市民、走进生活、展现园林担当的途径。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既要源于自然,又要通过人的作用使其精于自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既要加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市区大规模高品质绿地数量,强调精品意识(增加园林文化要素,如亭廊桌椅、特色铺装、小品雕塑、石峰水景、花木盆景、诗词书画等,让城市更加生动,也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突出体现绿化工程的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现城市绿化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也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广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形成错落有致、季相分明、具有较高水准的城市景观绿地。

  因此,在我市绿进万家工作中,要以增强市民“绿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导向,把绿色融入城市生态,将公园建在群众身边,让绿化走进千家万户,构建“优生态、重需求、提颜值、精养管、广参与”的福州城市绿化体系。通过各类林荫道、绿道将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休闲广场和社区庭院串联,组建系统性、通畅性城市生态走廊,形成覆盖市域的“绿网”,为市民打造贯通、舒适的林荫出行体验,为鸟类等生物提供重要的足迹通道。通过花化、彩化、香化,打造各类特色园(路)、花境、花河、立体园林等,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提升公园景观效果,满足市民不同类型景观体验需求。

  园林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充满诗情画意又生动活泼,说好园林故事会让城市散发浓浓的书卷气。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绿进万家、绿满榕城”行动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比如推行绿色银行、针对儿童的园林绿化体验活动等,正是希望榕城的孩子能从小在公园里感受自然和文化,在榕树下成长,听张伯玉编户植榕、闽越王无诸流杯宴集的历史故事。

  与苏州一样,福州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西湖、南公园、“三山”、冶山、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烟台山、闽王遗址等古园林、历史文化街区宅第园林具有鲜明的闽都特色。福州园林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福州园林也沉淀着厚重的福州历史,需要通过挖掘整理园林文化、园林故事,恢复重要古典园林,让承载城市历史的园林建筑石峰、山水植物、诗词歌赋、联额碑刻、人物传记等文化传承下去。如,于山整治提升工程,除了进行绿化改造、建筑维修维护、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外,还对于山的历史进行梳理,对建筑内部厅堂展陈进行布置,挖掘戚继光、郁达夫等名人名家与于山的典故,综合考量建筑的后续利用,对摩崖题刻、神话传说进行再润色,对游览路线进行再规划完善,培养懂历史,识景区、会介绍的导游员、讲解员,讲好于山故事。又如,在福州古城、古厝保护中,要按照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深度挖掘自然山水、地域文化、传统建筑等元素,严格保护山林绿化资源,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加强历史风貌整体特色保护;推进文物资源普查,全面深化古城、古镇、古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传承历史文化和改善居民生活相融合、闽都文化特色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协调的美妙画卷。

  园林管理强化服务

  园林绿化管理是长期行为,通过持续高水平管理可以弥补建设中留下的遗憾,因此要积极探索并完善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形成一套科学、有序、高效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运行机制。

  从赏绿到享绿转变过程中,如何通过公园管理让市民能更好地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通过分析市民需求,拓展林下空间,对踩踏严重、生长不良的地被草皮空间进行梳理改造,形成可进入、可休憩的活动场地,让公园更为市民所用。

  福州的公园有各自的当家花旦,近年来,各公园景区在强化花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各类花展,如西湖菊展、茶亭荷花展、于山兰花展等。此外,还利用部分配套服务建筑进行书画展、摄影展等,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获得好评。但是,我们也意识到,除了传统花展外,有必要开发更多更具特色的园林展出产品,丰富公园内涵、提升公园品质。福州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闽剧、评话、伬艺、软木画、茉莉花茶、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油纸伞等。这些“非遗”不仅需要人才的传承,更需要展示的空间,而福州公园景区有着最直接、最开放的公共空间,一方是舞台,一方是舞者,二者融合,既可以丰富群众游园内容,也可以激发群众对文化的热爱。因此,有必要开展“公园+”研究,加大投入,用活用好公共资源,让公共产品发挥“1加1大于2”的作用。

  今天建设的园林绿化必将成为明天城市的历史,因此,在当下我市开展的“绿进万家、绿满榕城”专项行动中,要匠心设计、精细施工、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要把园林文化元素融入建设,让城市的发展因为园林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作者系福州市园林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曾挂职任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