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福州路径:保护中利用 利用中保护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吴晖 黄立新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福州路径:保护中利用 利用中保护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记者 黄立新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 黄立新/摄

  古城总体格局“三山两塔一条街”未湮可辨,古城中轴线保留至今(全国唯一),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保存较为完整……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为福州带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目前,全市拥有19处历史地段,已确定和公布的历史建筑共4批654处。

  这组数字蕴藏着不可再生的城市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福州的历史文脉与城市记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注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有关名城保护的科学理念与具体实践,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保护利用工作,其中我市历史建筑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便是一大亮点,走出了合理保护利用历史建筑的福州路径。2017年12月,我市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全国仅10个)。

  特色街区 改善利用

  清代全国顶级书院——鳌峰书院坐落其中,短短300多米的坊巷内分布着10余处文保单位及文物……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成了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地。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今年春节前后陆续与大家见面的我市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2018年6月,我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在全市启动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街区建设以“保护为主、改善利用”为目标,打造反映资源禀赋、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在尊重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完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街区整体活力。

  市名城委主任杨勇告诉记者:“习总书记名城保护的科学理念在福州城市发展中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贯彻习总书记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行动。”

  据介绍,我市邀请了省内外文物、规划、建筑领域的知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并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对各街区设计方案进行把关,确保各街区科学规划、有序实施。

  目前,我市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持续推进。

  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点雄黄、挂香囊、贴午时书……今年端午小长假,我市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

  今年端午小长假一连3天带孩子来三坊七巷参与民俗体验活动的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民俗活动每天不重样,让孩子有机会参与体验,增强了孩子的文化记忆,三坊七巷成为了孩子的第二课堂。”

  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三坊七巷总会举办一系列民俗展示、体验活动,延续街区原有的使用功能,传承了街区所包含的文化血脉与精神,三坊七巷已成为闽都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成为闽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标本。

  历史建筑 活化利用

  为更好地延续城市文脉,5月31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保驾护航。

  据了解,目前市名城委正牵头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技术标准,探索构建共建共享、良性循环的资金筹措模式,持续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相关工作。

  溪水在村中曲折弯成“月”字状,中间又隔出一个沙洲——永泰的嵩口镇月洲村因而得名。在月洲村的一隅,还藏着一座乡村公益图书馆。图书馆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月溪花渡图书馆”,功能区包括阅读区、亲子绘本屋、陌上花开咖啡吧、艺术展厅、乡创课堂、朝花夕拾轻餐吧等。去年8月正式开馆,即因内涵、颜值并重迅速成为“网红”。

  到过月溪花渡图书馆的外地游客也许难以置信,它的前身居然是一座旧水电站!

  月溪花渡图书馆只是我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示范项目之一,在福州,像这样的示范项目共有35个。

  据介绍,为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我市以示范项目为带动,每个县(市)区分别从自身特点出发,选择示范项目,有针对性地在利用模式、改造技术、管理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福州路径。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福州路径:保护中利用 利用中保护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钟培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