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大病情诱导就医,有的治疗收费是正规医院10倍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成员从搜索引擎导流患者后,通过夸大病情、多开药物等方式进行敛财。
——夸大病情。“你的病情较严重,必须马上到医院治疗”“你的病情正处于复发高峰期,不来医院就诊后果自负”“我们医院是治疗你这种病的权威医院,有名医和专家接诊”……
李刚说,涉案嫌疑人常用这些“话术”进行诱骗,自2017年9月成立至案发,山水公司通过“网络医托”推广到医院就医的人数高达5914人,营业收入29166842元。每骗一个患者就有100元奖励,同时还按每名患者治疗费的1%提成。
——多开药物。当患者依约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按照固定治疗模板让他们先做260元的三项检查项目,再依次推出住院治疗、仪器治疗、药物治疗三种方案。“仪器治疗的价格是正规医院的10倍左右,药物治疗一般会开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药物,并开出许多对病情毫无作用的其他药物。”李刚说,还有专人带患者去窗口缴费,美其名曰“五星级服务”。
受害人胡先生说,他的儿子花了两万多元在长沙长峰医院看头痛病,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
——“热心”跟踪。如果患者在约定时间没来看病,医院科室会主动联系,“热心”跟踪未就诊原因。当患者就诊后,“医生助理”每隔两三天就进行电话回访,一旦有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到医院进行复诊,“医生助理”就会虚夸病情恐吓他们。
办案民警介绍,该犯罪团伙承包的精神病科室、医疗费用、医务人员等,全部由所承包医院统一管理,医院每月与山水公司结算。结算方法是先扣除科室外包费、医生账上工资等,然后把剩下的钱转到山水公司账上,再由公司向科室人员发放额外工资。医院账目上医生每月5000元工资,而山水公司每月额外向其支付4万至5万元。
严查科室违规外包,多部门合作打击“网络医托”
此案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发生类似医疗领域诈骗案件。在深圳,仅2018年就已破获多起涉医诈骗案,查封黑诊所10余家。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案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法分子勾结医院,利用线上或线下“医托”行骗。由于利益驱使,一些医院的医生、护士、导诊甚至是后勤人员也参与其中。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表示,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迅速,个别民营医院热衷于各种营销套路,要加强监管,严肃查处科室外包、夸大病情、高额收费等行为。
李刚表示,随着监管部门对线下“医托”加强打击力度,“医托”有往线上发展的趋势,出现进阶版的“网络医托”。要加强互联网信息监测,对网上有关“医托”的有害信息链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网络医托”应加强多部门合作联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锁定违法犯罪证据,对违规网站等相关方追究连带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
广东胜领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胜柱表示,“医托”主要钻了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空子,患者要改变“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尤其是对于一些难以启齿的隐疾,不能盲目借助网络寻医问药,要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