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证据表明:三四万年前古人进入青藏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人类从什么时候登上这一高寒地区生活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人类是在大约4万—3万年前征服这一高海拔极端环境的。相关论文北京时间11月3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完成这一发现的是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课题组。他们与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Nwya Devu)。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以往的发现不能确定年代
3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盖覆盖的土地,甚至已经能在北极圈的边缘定居。青藏高原则因其恶劣的环境而成为最后一片无人之境。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年均温度接近冰点,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处的一半,对人类生存构成极大的挑战。
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保存。以前在青藏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出土了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保留着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生存证据。”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张晓凌说。
尼阿底遗址出土了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独特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制品规范、精致、锋利,是代表人类石器技术和认知能力的一座高峰,为征服高原等极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这一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在中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亦有所发现。尼阿底遗址的这些的材料,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
尼阿底遗址考古的最大挑战是年代的测定
高星、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1年以来八上青藏高原,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
“这项研究的最大挑战就是年代测定。”高星说,由于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多次取样、现场信号检测测量、多个实验室对比测试和分析校对,获得了三组相互支持、可信的年代数据,最终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测定为4万—3万年前。
另外,对尼阿底遗址地层的划分和文化层的辨认也是难点。在湖滨沉积、坡积、风沙堆积、风力剥蚀、雨水改造、冻融等营力作用下,遗址的堆积过程十分复杂。研究人员分辨出三个沉积单元,确定最下面的层位是埋藏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对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各层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了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释。他们还结合古环境信息和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指出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期处于末次冰期的间冰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这为人类的迁徙和生存提供了环境和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