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美食城的“灰色”外卖该谁管?

来源:中国经济网

  7月19日12时,正是午餐高峰,但北京市海淀区新村的香四溢美食城没有人声鼎沸的景象,反而是美食档口商家的各种外卖订单提醒声此起彼伏。这个约200平方米的美食城中间只有4套简易餐桌,最多可供20人同时用餐,四周却有约20户小餐饮档口。

  香四溢美食城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门斜对面,售卖牛肉饭、麻辣拌、黄焖鸡等常见餐点,按理说应该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就餐去处。然而记者在这里观察的2个小时里,只有几位食客前来,商家甚至没有专门的碗筷,全部使用一次性餐具替代。来往穿梭的多是外卖派送员,有的商家提前准备几十份甚至上百份餐品等待提货。

  美食城被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包围,即使20家小餐饮档口同时飘出饭菜香气,也难挡对面菜市场肉摊飘来的生肉腥味。卫生状况也不理想,记者采访当天,就在香四溢美食城门口道路两侧发现多处垃圾堆。

  美食档口共用食品经营许可证

  大家都知道,“苍蝇馆”有时也有美味。但是,如果是无证无照的黑店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香四溢的美食档口均没有在档口公示独立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只有一张北京旺财顺利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被悬挂于美食城的公示栏处。

  食客很少直接到店里消费,各个美食档口的生意都来自外卖平台——记者查询美团、饿了么、口碑等外卖平台后发现,香四溢美食城所有商户基本都入驻服务客户端等,且客户端上均有营业许可资质的公示。只不过,细看就会发现,多家商户使用的是同一证照。

  香四溢美食城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商家入驻后都使用我们的证件,跟菜市场也是用一样的证件,申请上线外卖平台,也是我们老板给授权就能用”。

  记者还走访了五道口地铁口附近的学府美食城和美食汇。这几家美食城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到了就餐时间,店内实际就餐人数少、外卖派送量大、餐饮档口没有张贴独立的营业执照和食品安全许可证,学府美食城和美食汇甚至没有将相关证件公示于餐厅明显位置。

  这一情况与国家和地方法规有所出入。2018年起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网络食品经营范围应当与其许可范围一致。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

  美食城商铺自己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只通过美食城授权使用证照就能经营外卖,与国家和北京的要求并不一致。换言之,这些美食城商铺送来的外卖,都是“灰色”的。

  美食城监管处于政策模糊地带

  商事制度改革后,我国对食品经营实行先照后证,也就是餐馆可以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去食药监部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时并不核查商户是否具有经营餐馆的卫生、消防条件,企业年报时工商部门也仅考察商户是否还在营业、电话地址等能否联系得上。如果商户拿到营业执照后就开业,不去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食药监部门无法掌握信息,实际上就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而且,出售外卖为主的美食城商户几乎没有顾客上门,来自消费者的监督极其有限。以记者走访的这3家美食城为例,尽管所处的周边环境不佳,但是从这里配送出去的食物包装却十分精致,各大外卖客户端上的点单量和点评数也不少,消费者很难从外卖平台了解这里的作业环境和营业资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小段说:“我点外卖的时候主要看一下评价,几乎不会留意店开在什么地方。至于相关的证件我从来没点开过。”

  据介绍,北京市大约有600家美食城,其中的美食档口目前几乎都没有单独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但这些商家大都在外卖平台开通了服务。

  按照《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平台需承担起监管责任。记者联系了目前国内主要的外卖平台。口碑掌柜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在口碑入驻需要有单独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系统会进行审核。当问到如果是美食城的一个餐饮档口是否能审核成功时,客服回答记者“不能保证审核成功,但是可以尝试”。

  美团外卖方面回复称:全国不同地区对于美食城商户的监管要求不同。以北京为例,美食城内的商户与美团外卖合作,的确只需要提供美食城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但是,为了核实真实经营地址,商户还需要提交与美食城主体签订的场地租赁协议。

  饿了么公关总监周毅对记者表示,饿了么要求上线的平台必须持有单独的营业执照,但是由于北京等地没有出台细则要求美食城商户必须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这些地区上线的商户只需要提供所在美食城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对不合规经营者,饿了么目前采取的是自查自纠与监管部门合作等形式。记者在饿了么北京地区客户端首页找到了“饿了么向消费者郑重承诺”,其中有“下线名单公示专栏”,公布了因食品安全问题下线的商户名单,下线原因大多为“使用他人许可证”“无证经营”“证照过期”“超经营范围”等。

  虽然各外卖平台表示已通过提供高科技手段加强商户资质审核并进行大范围自查,但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调查来看,各平台上仍有“漏网之鱼”违规经营。

  正在审议中的《北京市小型食品业生产经营规定(草案)》拟规定,开办小作坊、小餐饮,应向所在地区的食药监管部门申请许可证,并提出拟对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实行备案管理。今后,开办小食杂店,应在取得经营主体资格的同时,向所在地区食药监管部门办理备案卡。设立食品摊位,需向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备案卡。周毅则建议,对美食城商户也应明确政策,采取备案管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实习生 丁 琪)

责任编辑:林玮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