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大教授如何点评高考作文题:考查综合语文能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2017高考语文作文题陆续出炉 看看你会怎么做?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汤琪)你的朋友圈被今年高考作文题刷屏了么?7日上午,2017年高考拉开序幕,随着首门科目语文考试的结束,各地作文题纷纷出炉。今年作文题难不难?有哪些亮点?是否能反映中国社会的时代变化?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他是如何点评各地作文题。

看北大教授如何点评高考作文题:考查综合语文能力

  6月7日,人大附中考点门口,穿着红衣服送考的同学将入口团团围住,为同学们加油鼓劲。一名考生与旁边送考同学兴奋地一一击掌,潇洒地走入考场。 郑逸杉 摄

  今年作文题考查什么?

  ——让考生综合语文能力有所发挥

  据悉,今年全国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包括3套全国卷和6套各地自主命题试卷。总体上看,语文作文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命题性作文,一类是素材作文。

  张颐武对中新网记者分析,总的来看,今年各地的作文题都希望让考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有所发挥。

  其中,命题性作文方面,他表示,“命题性作文相对传统,考生可以结合现实情况自由发挥,但区分度相对不是很鲜明。”

  例如,北京大作文题为二选一,分别是以“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在文体上也有明确要求,前者需写一篇议论文,后者则为记叙文。

  “北京的作文题并不是出人意料的,还是能在我们视野之类的,虽不算特别新颖,但好处是很稳重。”张颐武以“说纽带”为例,他表示,这个题很容易想到“一带一路”,学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发挥,也可以想到“人和人之间的纽带”。

看北大教授如何点评高考作文题:考查综合语文能力

  6月7日,2017年全国高考首日,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考点,一位老者激动地拥吻刚刚参加完语文科目考试的考生。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今年作文题难度如何?

  ——全国卷I、II具一定区分度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另一大类是素材作文。

  比如,全国卷I要求,考生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全国卷II则要求,从6个名句中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名句出自杜甫、李清照、鲁迅等诗人和作家的作品。

  对此,张颐武对中新网记者分析,这两套全国卷相对难一点,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他进一步解释说,“总体上看,这两套题还是有严格限定素材的,这就对考生有更高要求,把文化因素、社会的因素加入进来,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看北大教授如何点评高考作文题:考查综合语文能力

  6月7日,江西南昌,2017高考首场考试结束,大量考生步出考场,队伍如“长龙”。当日,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拉开序幕,报名考生共940万人。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新高考”试点区作文题如何?

  ——上海作文题《预测》获好评

  命题作文中,备受张颐武关注的还有上海作文题《预测》,他认为这道题是在命题作文中“算是很出色的”。

  张颐武分析,“预测”本身是一个高度中性的词语,背后的含义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例如,考生可以写,我不信预测,我从来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说,科学预测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正说、反说都给学生有思考空间。”张颐武认为,日常学习中,很少有人会从这样抽象的层面去押题,这类题型可能训练过,但“预测”摆在学生面前,还是要考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海和浙江两地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首次迎来“新高考”——从具体的考试科目来看,上海、浙江两地今年的高考不考文理综合科目,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张颐武称,上海、浙江两地的题目虽说是在改革的背景下出的,但改革后的作文题还是要和过去有一定连续性,不能简单从作文题来看高考改革,还要看整个试卷的状态。

看北大教授如何点评高考作文题:考查综合语文能力

  6月7日,2017年全国高考首日,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考点,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考生家长聚拢在考场出口周围,“夹道迎接”考生走出考场。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作文题如何紧跟时代背景?

  ——恢复高考40周年入题

  此外,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三套全国卷、北京、江苏、山东的作文题都明确点出了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张颐武对此表示,每个高考作文题都会和当下的时代有一定接触,并不用刻意说哪道题对应了哪个热点事件。

  他补充说,“时代背景是年轻人应该去了解的,会很自然地运用在作文里,这样就比较好了。”

  据悉,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全国卷Ⅲ的作文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责任编辑:伊宁倩
0